电脑网络 出处:《广西经济植物志》 来源:姜科植物石山桂的干燥叶。
别名:檫树、白檀树、石呆树、肉桂、官桂、香籽、树夹板。
原植物形态:常绿灌木,高达10米;树皮厚,灰色。
小枝有凹陷的叶痕、皮孔及略凸起的叶环。
叶对生,革质,椭圆形或矩圆形,两端尖,表面中脉及侧脉上被细伏毛,叶略革质、干燥,两端尖,侧脉较多,约45-80对。
聚伞花序顶生,花小,两性,黄绿色,有明显的花被片;花柄长;花被片6―12,长2.5毫米,被细短柔毛;雄蕊通常6枚,可增至12枚。
果为浆果,球形,蓝黑色。
产地分布:生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,耐贫瘠。
各地普遍栽培。
分布于华南、西南等地。
炮制:采收加工夏、秋季采叶,晒干,或剥取树皮,切片,阴干。
毒性 果实含氰化物,中毒可致昏迷,皮肤接触汁液发生***。
中医亮点 功效:辛香温散,走窜宣通,功擅化气破滞,临床应用:1.上气喘急,痰积呕吐等。
香籽叶、接骨丹、佛手柑、柴胡、制南星、厚朴、半夏、枳壳等。
后方:香籽适量,煎水代茶,经常饮服,以解药毒。
2.方用:小儿疳积羸瘦,纳呆腹胀,脉来洪大滑数者,如:穿山甲(去鳞、肠)6克,桂枝9克,蜀椒9克,大黄1.5克,荜澄茄1.5克。
研粗末,每取6克,一半碾和,以酒少许化服,一半点服,白糖汤亦好,以微汗出为度。
食疗价值 常用治室女脏躁,症见躁急抱郁,胸腹满闷,眠卧不安,宜暂用香籽叶煎汤代水,亦可单方治之,即桂皮苦以泄心下之火,观小便利而烦热消矣。
四川中药志2022年版 瓤心取香籽、红芽以及叶柄,置露光下曝晒,待水气蒸尽后,再按软硬过锰酸钾溶液搅拌,静置,分取沉淀,干燥,粉碎的碎块,即得。
性状:本品呈片状,大小形状不一,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,有淡棕色斑,有光泽,质坚而脆,易折断,断面棕色而有油性。
气香浓烈,味辛辣,嚼之刺喉而光。
粉碎:得粗粉,照药材。
鉴别之法[暴露]